港股再融资热潮涌动,新经济企业成绝对主角
来源于: 本站
2025-09-27 00:00:03
在流动性充裕、估值修复及企业战略扩张需求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港股市场再融资迎来爆发式增长。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通过配售、代价发行、供股方式合计融资规模超2800亿港元,同比激增超400%,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在这场热潮中,新经济领域企业成为绝对主角,比亚迪、小米集团、地平线机器人、药明康德等头部企业募资规模领先,国际资本的深度参与更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得到提升,为企业再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为了满足自身业务扩张、研发投入、债务偿还等需求,也有较强的再融资意愿。
再融资规模激增
地平线机器人的一纸配售股份公告,引起市场对港股再融资情况的关注。
9月26日,地平线机器人公告,宣布以每股9.99港元的价格向现有股东配售股份,净筹约63.4亿港元,配售价较9月25日的收盘价折让约5.75%,配售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4.6%。
地平线机器人曾在今年6月配售股份募资46.74亿港元。对于此次募资,公司表示,拟用于扩大其海外市场业务;投资研发以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并支持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投资新兴领域,例如与Robotaxi相关的计划;及对上游及下游业务合作伙伴进行策略性投资。
港股配售股份是上市公司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出售旧股的一种融资方式。港股配售规则相对灵活,可选择“闪电配售”,最快24小时完成。除了普通配售之外,还有折价配售、“先旧后新”等方式,“先旧后新”模式允许大股东先转让旧股,再增发新股补足,进一步加快资金到位速度。
Wind数据显示,以公告日期为统计口径,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通过配售股份、代价发行、供股方式合计募资金额达2841.4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526.82亿港元相比,增长了439.37%。同时,该金额也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990.73亿港元。
其中,配售股份为港股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通过配售股份合计募资2495.02亿港元,占比为87.81%。港股上市公司通过代价发行、供股方式募资金额分别为282.26亿港元、64.20亿港元。
新经济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港股市场再融资热潮中,新经济企业成为绝对主角。数据显示,比亚迪以433.83亿港元配售金额位居榜首,该融资金额是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全球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项目。
小米集团紧随比亚迪之后募资426亿港元,不仅超过其2019年上市以来增发融资总和,更创下中国科技硬件企业境外股本再融资的历史纪录。
此外,地平线机器人、药明康德、众安在线、信达生物、翰森制药、康方生物等多家科技企业募资金额不低于30亿港元,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企业融资用途主要聚焦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比如,比亚迪在港配售所得资金将用于支持海外扩张、研发、补充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小米集团则表示,本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业内人士指出,新经济企业的融资需求已从“生存扩张”转向“技术卡位”。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资本杠杆快速构建技术壁垒,而港股市场的灵活性和国际化属性恰好提供了最优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家港股公司再融资过程中,“闪电配售”成为主流选择。中金公司认为,港股市场活跃的情况下,IPO和配售的增多会增加流动性的“抽水”。“闪电配售”的灵活机制使得股东随时可以把筹码给投资者,流通股供给增加的风险会抑制股价上涨空间。
国际资本重金布局
本轮再融资潮中,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力度空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阿联酋Al-Futtaim家族办公室、无极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比如,比亚迪433.83亿港元的闪电配售吸引了全球众多顶级长线投资者参与。其中,阿联酋的Al-Futtaim家族办公室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局,认购金额达35亿港元。资料显示,Al-Futtaim企业集团总部位于阿联酋,是当地顶尖的集团之一,业务范围涵盖汽车、金融服务、房地产、零售和医疗保健等领域,与超过200个国际品牌在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超过20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今年8月,药明康德配股募资76.47亿港元,吸引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知名主权基金参与。
知名长线基金无极资本的动作更为频繁,以13.08亿港元投资第四范式,持股4.98%;以25亿港元投资商汤,持股4.31%;同时拟以39亿港元投资中国儒意,持股7.51%。
近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中信建投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演讲称,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深度转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颠覆性创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和价值创造模式。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都正在全力探索如何更深入运用人工智能,提升效能、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香港作为全球资金配置关键节点的功能正在持续强化,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
责编:万健祎
校对:刘星莹
上一篇: 超3000亿元!银行9月密集赎回“二永债”,有何玄机?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