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环球APP
点击下载 arrow-left

抗日战争时期票据业务发展的启示

来源于: 本站

2025-08-28 18:00:03

展开全文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 李紫薇

抗日战争时期票据市场发展回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日军严密封锁和经济围剿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票据制度体系。该体系不仅有效应对了战时经济困境,保障了根据地的物资供给与金融稳定,同时为支持抗战胜利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撑。

(一)战时经济背景与票据发展动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日军采取“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加强对各地区的经济封锁,造成物资严重短缺、通货膨胀加剧,传统金融体系几近崩溃。与此同时,各革命根据地也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探索经济自足之路。法币急剧贬值,日伪政权发行的“中储券”等货币不断渗透革命根据地市场,迫切需要建立可靠的替代性支付工具。战时物资调配压力巨大,军需与民用物资流通高度依赖高效、灵活的信用工具,票据体系成为缓解现金短缺、维持经济运转的关键手段。

(二)汇票:贸易拓展与外汇管理核心工具

抗战时期,汇票在革命根据地经济体系中发挥了多重关键作用。在贸易领域,汇票有效替代现金流通,缓解了因封锁导致的通货紧缩和现金短缺问题,同时通过跨区域汇票结算机制,促进了根据地与国统区、敌占区之间的物资调配与贸易往来。在金融稳定方面,根据地通过建立外汇管理制度,规范汇票交易,抑制黑市投机,防止敌伪货币渗透,同时通过将汇票与真实贸易挂钩,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风险。在生产供给领域,汇票为根据地工农业生产提供融资支持,并通过票据化征收公粮税款,提高了财政效率,保障了军需民用。此外,根据地还创新建立了票据交换清算机制,发展票据信用工具,提升了金融治理能力。以山东根据地为例,通过汇票支付渔商货款,既刺激了渔业贸易发展,又缓解了现钞压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三)支票:经济周转与支付体系优化手段

支票在革命根据地经济中发挥多重关键作用:有效替代现金流通,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山东北海银行发行固定面额支票,由县级工商管理局填发并在辖区内循环使用,解决胶东渔季现金短缺问题,降低渔民携现风险,抑制伪币流通;陕甘宁边区将支票作为农贷支付手段,支持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支票还促进贸易与外汇管理优化——山东工商局以支票向渔民支付货款,渔民可凭票在公营商店购货或缴纳税粮,既节约现金,又规范外汇使用、抑制黑市。同时,贸易结算因支票得以简化,如华中黄桥市设立汇票交易所推行支票结算,显著提升进出口贸易效率。此外,支票支持公营企业发展,北海银行1949年推行《公营企业票据交换清算办法》,要求企业通过支票结算与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推动生产重建。

(四)本票:信用支撑与物资调控载体

在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华中银行等机构发行的本票不仅解决了北钞短缺和通货紧缩问题,还可用于抵缴公粮税款或在公营商店购物,间接稳定了物价。本票在支持工农业生产方面成效显著。陕甘宁边区以本票支付农业贷款,帮助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晋察冀边区则允许企业凭存单或现金兑换本票,用于货款与工资支付,加速资金周转,有力扶持了战时工商运营。此外,本票的使用减少了对现金的需求,抑制了伪币流通,限区域发行策略也有助于防止资本外逃,维护革命根据地金融稳定。

(五)制度演进:从区域创新到体系化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封锁和物资短缺,开展了一系列票据制度创新,其核心目标在于服务战时经济生存。具体而言,就是要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缓解通货紧缩、保障必需物资供应,同时支持生产自救并严格管控外汇资源,防止资金外流。

在制度设计与创新方面,革命根据地推动票据功能“货币化”。例如,山东北海银行于1942年发行定额本票,规定其与北海币等价流通,可用于完粮纳税和在公营商店购货,形成“票据即现金”的流通模式。同时,为提升票据信用和流转效率,普遍推行“认票不认人”的兑付原则,无需背书即可转让。票据的使用还与实物紧密结合,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期票作为农业贷款支付手段,农民可凭票直接兑换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有效支持了农业生产恢复。

外汇票据管理是另一项重要创新。晋冀鲁豫边区1942年颁布的《管理外汇暂行办法》将汇票、支票、期票等均纳入“外汇”范畴,规定所有票据买卖必须通过指定交易所登记,严禁私人交易,违者处以罚款或没收。外汇资源被严格限定用于进口药品、农具等必需品,禁止兑换法币或流向敌占区,从而有效防止了资本外流。

为控制金融风险,革命根据地实施了区域封闭流通管理。北海银行、华中银行等发行的票据仅限在签发地区域内使用,并加盖“限××地区流通”字样,避免跨区套利和投机。北海银行还调整了挂失制度,初期允许挂失,后改为“遗失不挂失”,以杜绝欺诈行为。

抗战时期票据制度建设与票据发展的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票据实践,不仅有效支持了抗战经济,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经验。这些经验深刻表明:金融创新必须扎根实体经济,服务民生需求;制度建设需要兼顾灵活性与规范性;信用体系要坚持独立自主、风险可控。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重温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票据业务正确方向

抗战时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根据地银行和工商管理部门协同推进票据发行与管理工作,建立了完整的票据管理和运营体系,确保了票据业务始终服务于抗战大局。这一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票据业务健康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当前,我们要继续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确保票据市场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票据业务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票据市场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特别是在发展供应链票据、支持民营经济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引导票据市场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通过发展票据业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充分发挥票据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抗战时期,各革命根据地高度重视票据制度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管理外汇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票据的发行、流通、兑付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为票据业务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些制度创新不仅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也为支持战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经验表明,健全的制度是票据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统一的票据业务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票据发行、交易、清算等环节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监管。要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统筹推进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完善票据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特别是在数字票据、供应链票据等创新领域,要及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确保创新业务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三)健全信用机制,服务实体经济民生需求

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各革命根据地通过创新票据信用模式,有效支持了农业生产和民生保障。例如,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农业贷款期票,农民凭票可直接兑换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山东根据地推行“认票不认人”的信用原则,大幅提升票据流通效率。这些创新实践不仅缓解了根据地的通货紧缩压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服务于战时民生经济的信用体系。历史经验表明,票据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提升票据市场信用水平。要大力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支持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同时要通过票据业务创新,支持消费扩容提质,更好地服务民生需求。特别是在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要充分发挥票据的支付和融资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四)弘扬票据文化,培育诚信守约市场生态

抗战时期形成的诚信守约的票据使用文化,成为根据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通过普及票据知识、规范票据使用、强化信用意识等措施,使票据不仅成为经济工具,更成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文化载体。这种文化的力量有效支撑了票据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接受和使用,为战时经济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

弘扬票据文化首先要继承和发扬诚信守约的优良传统,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诚信教育,强化契约精神,培育“开票守信、兑付及时”的市场文化。其次要加强票据知识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票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特别是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要注重培育数字票据文化,推动票据文化与时俱进。还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五)加强金融创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抗战时期通过票据创新有效支持了战时经济需求,这一经验启示我们,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通过发展票据市场促进资金流通,优化资源配置。要充分发挥票据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区域协调等方面的作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特别是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票据可以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要切实加强票据市场风险防控,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创新票据产品,支持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

抗战时期票据在促进贸易流通、支持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要大力发展供应链票据业务,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要创新发展供应链票据ABN、标准化票据基金等产品,丰富票据市场层次。要积极推进票据数字化转型,发展电子票据、数字票据等新型业务模式,提升票据服务效率。要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票据的配套制度,明确各类创新产品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要求,为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特别是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等方面,要充分发挥票据的支付和融资功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票据作为重要的金融工具,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战时期票据创新的宝贵经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推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推动票据市场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继续发扬抗战时期金融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票据市场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金融力量。


文章标签:无

相关推荐

每日分析栏目最新文章

网站热门

热门标签

安东环球APP
点击下载 arrow-left
返回顶部